为厚植营商环境沃土,筑牢企业绿色发展根基,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减负增效”为主线,聚焦企业环保领域“急难愁盼”,打出审批流程优化、执法模式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的组合拳,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审批“加减法”:流程再造破解企业“办事繁”
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突破口,创新实施生态环保审批“极简模式”。建立健全项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即来即受理、即公示即审查等多条“绿色通道”,对所办事项实行“四个一”机制,即一次性编制报告、一次性受理公示、一次性评估审查、一次研判批复,环评承诺审批时限大幅缩短,较法定时限压缩一半有余,报告表仅需20个工作日、报告书30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在压缩审批时限的同时,同步做好“加法”服务,组建了全市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专班,精心出台《全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施方案》,为部省市县四级重点项目搭建起系统全面的环评管理台账。安排专人负责到底,定期调度把控项目进展,提前介入项目前期筹备,全程跟踪服务至项目落地建成。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部完成省级新开工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省级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保障率100%,居全省第一。
二、执法“温度尺”:依法监管彰显治理“新范式”
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监管,帮扶指导;互相支持,实现共赢。”理念,持续践行“差异化执法+柔性监管”模式,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我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在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开通了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将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信息、行政执法主体、2025年度现场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计划等行政检查相关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检查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近期,我局举办了2025年“双打”暨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业务培训,旨在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做到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干净执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实现执法能力提升、队伍作风改善、违法行为惩处三种效果,为推进我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三、服务“双驱动”:精准滴灌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培训+帮扶”双轮驱动为核心策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体系,精准破解企业环保治理能力不足难题,为企业绿色转型注入实质动能。在能力提升方面,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秉持 “行业定制、需求导向” 原则,针对不同领域企业的痛点,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例如,5月12日开展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专题培训中,我局围绕环境监测领域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详细讲解,切实提升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推动环境监测服务市场有序发展。此外,我局进一步强化重点建设项目事前事中帮扶指导,快速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和相关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召开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帮扶会,研究我市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