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51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12-25 17:25 来源:信息中心
【字体: 打印


拓耀飞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于榆林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关于构建统一的工业三废全过程监控平台的提案》(第351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在环境监管方面进行了信息化探索,初步实现了工业三废远程监管。目前固废管理通过榆林市工业固废管理系统已初步实现固废的收集、贮存、利用全过程监管;对于废水、废气重点排污单位的主要排口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我局累计建成大气、水质等自动站106座,设立各类监测点位271个,初步构建起“天地一体”的环境监测体系。但目前三废监管分散于各平台,信息互相不通,未实现统一监管。根据市政府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我市将以“一中心八平台”统筹规划全市信息化建设,其中生态环境监管平台是八平台之一。本平台将覆盖生态环境监管涉及的审批、监测、执法、污染源管理、生态治理等各项业务,工业三废监管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您的建议,在建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通过多源数据汇聚,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控智慧监管体系,接入全市181家重点排污企业、377个排污口实时排放数据。打通三废数据,将企业的三废数据统一呈现,地区的三废信息统一汇聚。深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围绕固定污染源监管开展问题分析、风险预警、执法辅助等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污染物排放事中事后闭环监管。

对于重点排污单位的确定,我们将按照《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确定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加大新技术引进,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动确定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在园区智慧安环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共享企业三废有关数据。

二、对于产废全环节监控,平台将建立全过程监管。固废方面,在监管平台中将建设市工业固废物联网平台,包括产废端、运输端、处废端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工业固废的监测、管控系统、实现业务闭环式管理。平台的整体业务功能包含用户层、技术层以及感知层,同时形成工业固废的流转规范管理体系以及溯源管理,实现项目智能化、无人化、可视化联网。根据业务要求,满足榆林市综合管控平台(监管端)数据回传要求。与市级监管端联网运行,规范工业固废日常管理,助力提升全市工业固废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废水、废气方面将以排污许可管理为基础,结合排放口在线监测数据实时监控、视频监控,运用AI分析和大数据研判,实现智能化监控体系。拟利用运维规范化管理,提高在线设施运维可靠性,保障数据真实稳定,禁绝在线设施弄虚作假。

三、新平台监测网络设计围绕“全面覆盖、精准监测、高效传输、智能分析”的核心理念展开。将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结合地面监测站、移动监测车、无人机及卫星遥感等多种监测手段,实现对大气、水体、土壤及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测。

总之,以信息化赋能环境管理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充分考虑您的提案建议,在平台设计时充分吸纳,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提高榆林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信息化支撑。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