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拓展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的提案》(第3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工业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2023年超过6800万吨,占比全省约40%,其中煤矸石产生量超过3500万吨,占比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局以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建设为抓手,坚持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减增量、去存量”思路,突出综合利用导向,通过“五个一”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固废环境管理,固废综合利用率由2020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48%以上。2024年,市政府将固废综合利用纳入全市“五大攻坚战”,我局作为牵头单位,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我市先后印发《榆林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榆林市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固废管理目标,细化分解固废治理任务,进一步夯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我市共确定了82户固废重点管控企业名单和35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累计建成18个示范项目,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1870万吨/年,其中包括了曹家滩煤矿等8家煤矸石充填项目,以及汇荣禾等4家煤矸石建材项目,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的27.3%提升至2023年的52.3%,加强煤矸石在矿井充填、建工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我市正在开展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试点工作,榆阳、府谷4个项目已投入运营,新增煤矸石综合利用规模超过1300万吨/年,为周边企业固废消纳提供兜底保障,神木市4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当前已开展固废试点中期评估工作,将及时总结项目运营经验,拟制定全市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实施管理办法,并全市推广,助力固废产业有序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推广。2023,我市举办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论坛,为近百家高校院所、先进技术单位及项目投资单位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去年,我局联合榆林学院发布实施了煤基固废用于盐碱地、沙化土地的技术规范,今年再次申报涉及煤矸石的3个地方技术规范,涉及矿坑回填、矿井膏体充填、制备生态土等方面,目前正处于市场监管部门审查阶段,预计今年印发实施,助力打通煤矸石处理在井下充填、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推广利用,为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市正多举措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深入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