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助推经济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提案》(第15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工业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2023年超过6800万吨,占比全省约40%。近年来,我局以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建设为抓手,坚持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减增量、去存量”思路,突出综合利用导向,通过“五个一”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固废环境管理,固废综合利用率由2020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48%以上。我局作为固废综合利用牵头单位,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连续三年将工业固废环境管理提升行动纳入全年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中。2024年,市政府将固废综合利用纳入全市“五大攻坚战”,印发实施《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严格固废管理目标,确定了2024年、2025年全市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不低于53%、60%,历史贮存量有序减少的年度目标,同时细化分解固废治理任务,进一步夯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此外,2023年先后出台《榆林市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榆林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奖补申报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确定了2类支持鼓励对象及6大重点方向,从规划引领、简化审批、税收支持、财政奖补、产品推广等5方面推进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其中,2023年度拟奖补第一批13个项目资金超过一千万元。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我市共确定了82户固废重点管控企业名单和35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累计建成18个示范项目,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1870万吨/年,其中包括了曹家滩煤矿等8家煤矸石充填项目,以及汇荣禾等4家煤矸石建材项目,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的27.3%提升至2023年的52.3%,加强煤矸石在矿井充填、建工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我市正在开展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试点工作,榆阳、府谷4个项目已投入运营,新增煤矸石综合利用规模超过1300万吨/年,为周边企业固废消纳提供兜底保障,当前已开展固废试点中期评估工作,将及时总结项目运营经验,拟制定全市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实施管理办法,并全市推广。2023年3月,市政府见签我局与陕煤集团建材科技公司签订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培育“链主”企业。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带队赴江苏、内蒙古、四川实地考察气化渣、镁渣、粉煤灰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分别促成大石环境、科立科盈签约镁渣、气化渣综合利用项目落地榆林。
(三)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我局已建成并投运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将全市重点工业行业产废企业纳入系统管理,规范工业固废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同时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物联网监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工业固废环境管理信息化、实时化、精细化水平。另外,结合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利剑治污”等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县区、重点项目专项执法检查和大排查,督促涉废企业严格执行排污许可、环保“三同时”等制度,严厉打击固废违规处置、非法倾倒等违法行为,保持环保高压态势,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市正多举措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深入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榆林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