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29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12-29 16:39 来源:固废与辐射执法科
【字体: 打印


张凌云代表:

首先,感谢张代表对榆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的议案》(第22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市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以石油、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工业固废基数大、种类多、增速快,2022年产废量达6407万吨,其中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炉渣等煤基固废占比76%以上。当前固废综合利用率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大量工业固废以贮存填埋为主,增加了环境管控难度和后续治理成本,工业固废环境监管压力与日俱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涉废企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根据《“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要求不断提升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扩大利用规模,控增量,减存量,稳步提升固废综合利用率。2019年,榆林市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名单。结合近期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形势及全市实际情况,我市多措并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积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健全固体废物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市生态环境局工作职责,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完善政策制度。2022年1月,印发了《榆林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严格煤矿、火电、化工、油气开采、金属镁冶炼等行业固废综合利用要求,拓展固废综合利用途径。2021年7月,市政府审议印发《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在严格园区规划及项目环评“两个源头”管控的同时,进一步夯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细化工业固废环境管理具体要求。2022年4月,印发《榆林市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体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进一步提升技术和运营水平。2023年3月,印发《榆林市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通过规划引领、简化审批、财政奖补、税收减免、产品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政策体系。

(二)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2021年6月,榆林市委、市政府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确定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产业链牵头单位,及时印发工作方案,制定产业链“四图”,确定以矿井充填(矿坑回填)、建工建材、高值材料及跨产业链接利用为重点的技术路线。一是突出示范项目引领。确定了曹家滩煤矿煤矸石充填工程等产业链第一批13个示范项目,已建成6家,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750万吨/年,同时梳理汇总白鹭煤矿充填项目等22个意向项目,尽快确定第二批产业链示范项目名单。同时,确定年产废量25万吨以上的63户企业为工业固废重点管控企业,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案,目前已完成公示57家,要求固废重点管控企业按期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工作。同时,支持资源规划部门积极协调省自然资源厅扩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使用范围,将煤矸石综合利用、历史遗留排矸场生态恢复等项目纳入基金使用范畴,为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投入资金保障。二是推进协同治理试点。在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开展工业固废协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试点工作,确定了榆阳区方家畔煤矿采坑等6个项目为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其中3个项目已通过环评审批,寻求“以废治废”利用途径,实现固废“大掺量、规模化”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化。三是培育“链主”企业。2023年3月,市政府见签市生态环境局与陕煤集团建材科技公司签订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开展工业固废物联网监管系统、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及产业集中区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宣传力度。2022年,组织召开了“6·5”世界环境日绿色标杆企业表彰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推进会,推荐2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及项目,积极开展相关项目招商引资,并在西安丝博会上牵线完成榆能横山煤电脱硫石膏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签约。同时,加强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落地榆林工作,先后组织河南强耐新材、陕煤集团、南京科立科盈等固废利用先进技术企业座谈交流。

(三)严格危废环境管理。我市严格贯彻落实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危废环境监管的力度,认真开展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跨省转移审批、电子联单等各项工作。目前,我市建成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累计43家,其中,收集能力45.17万吨/年,利用处置能力204.24万吨/年,基本可以满足我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需求。榆林市九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是我市唯一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负责全市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及处置,于2020年12月建成投产,经营规模为20吨/日,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处理工艺,可完全满足全市日常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同时,确定榆林市德隆环保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及榆林市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为医废应急处置单位,应急处置能力达250吨/日,并制定《榆林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制度》《榆林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流程》。目前正在申报榆林市德隆环保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为全国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处置20个区域处置中心中“7个综合性区域处置中心”之一。

(四)加大固废技术攻关。为突破气化渣、金属镁渣改性建材、煤矸石井下充填等技术瓶颈,多次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进行技术交流,联合西安科技大学编制了《改性镁渣基胶凝材料》《改性镁-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团体标准,并于2022年3月印发实施,明确煤基固废用于充填的实施方法;联合榆林学院起草并实施《榆林市煤基固废生态修复盐碱地工艺技术规范》《榆林市煤基固废生态修复沙化土地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规范煤基固废在土壤改良领域的综合利用途径。同时,着手制定工业固废用于矿坑回填、用于井下膏体充填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及时总结试点项目成熟经验,并全市推广。

(五)“无废城市”试点先行。2022年,神木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试点,积极交流指导推进相关工作建设,目前已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指标体系、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确定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明确在固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存量固废填埋或贮存场所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确保“无废城市”建设与污染治理协同效果逐步显现。

综上,我市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先行、技术攻关、规范环境监管等多方面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保障固废无害化处置,不断提升全市固废环境管理水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