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82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11-08 09:28 来源:固废与辐射执法科
【字体: 打印



市政协经济委:

首先,感谢市政协经济委对榆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贵委提出的《关于支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提案》(第8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市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以石油、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工业固废基数大、种类多、增速快,2022年产废量达6407万吨,其中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炉渣等煤基固废占比76%以上。当前固废综合利用率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大量工业固废以贮存填埋为主,增加了环境管控难度和后续治理成本,工业固废环境监管压力与日俱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涉废企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结合《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确定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扩大利用规模,完善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控增量,减存量,逐步提升固废综合利用率的工作目标,结合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形势及全市实际情况,我市不断加大固废环境管理力度,初步形成“五个一”工作措施:

一是编好一个规划。2022年1月印发了《榆林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23年4月印发了《榆林市“十四五”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榆林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严格煤矿、火电、化工、油气开采、金属镁冶炼等行业固废综合利用要求,拓展固废综合利用途径,优化全市固废产业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利用项目,推动试点项目示范引领。

二是出台一系列办法。2021年7月,市政府审议印发《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在严格园区规划及项目环评“两个源头”管控的同时,进一步夯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细化工业固废环境管理具体要求。2023年3月,印发《榆林市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政策体系。

三是搭建一个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建成并启用榆林市工业固废信息化管理系统,约230家涉废企业纳入系统管理,逐步完善实现产量、存量、去向“三个清楚”和精细化、实时化、信息化“三化管理”。

四是推进一个产业。2021年6月,榆林市委、市政府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确定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产业链牵头单位,及时印发工作方案,制定产业链“四图”,确定以矿井充填(矿坑回填)、建工建材、高值材料及跨产业链接利用为重点的技术路线。一是突出示范项目引领。确定了曹家滩煤矿煤矸石充填工程等产业链第一批13个示范项目,已建成6家,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750万吨/年,同时梳理汇总白鹭煤矿充填项目等22个意向项目,尽快确定第二批产业链示范项目名单。同时,确定年产废量25万吨以上的63户企业为工业固废重点管控企业,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案,目前已完成公示57家,要求固废重点管控企业按期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工作。二是推进协同治理试点。在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开展工业固废协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试点工作,确定了榆阳区方家畔煤矿采坑等6个项目为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其中3个项目已通过环评审批,寻求“以废治废”利用途径,实现固废“大掺量、规模化”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化。三是培育“链主”企业。2023年3月,市政府见签市生态环境局与陕煤集团建材科技公司签订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开展工业固废物联网监管系统、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及产业集中区建设。四是加强技术攻关。一是联合西安科技大学编制了《改性镁渣基胶凝材料》《改性镁-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团体标准,并于2022年3月印发实施,明确煤基固废用于充填的实施方法;二是联合榆林学院起草并实施《榆林市煤基固废生态修复盐碱地工艺技术规范》《榆林市煤基固废生态修复沙化土地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规范煤基固废在土壤改良领域的综合利用途径。

五是开展一批专项执法。市生态环境局将固废环境管理纳入日常执法监管重点,先后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工业固废专项执法、渣场排查、综合利用督导检查,严格企业落实固废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依法查处固废乱堆乱倒、违规处置等环境违法行为。

在充分调研我市固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在生态保护固废利用处置领域下苦功夫,加快推进以下各项工作:

(一)完善配套政策。严格《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用好《榆林市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简化审批、财政奖补、税收减免、产品推广等优惠政策,计划出台《榆林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申报指南》,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市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升,积极推进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础建设。

(二)开展创新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考察调研,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突破气化渣脱碳分质综合利用、金属镁渣改性建材、煤矸石高值利用等重大技术瓶颈,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落地榆林,拓展固废综合利用途径和产品市场。

(三)推进重点项目。一是更新产业链示范项目清单,精心指导相关县市区和企业加快示范项目、试点工程按期建成,力争2023年建成5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二是推进6个工业固废协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试点项目进展,同时,着手制定工业固废用于矿坑回填、用于井下膏体充填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及时总结试点项目成熟经验,并全市推广。

(四)严格日常监管。一方面,把工业固废环境管理提升行动继续纳入2023年铁腕攻坚,强化填埋场、贮存场日常监管,严格工业固废渣场审批,有序推进历史贮存固废综合利用,逐步开展全市工业固废物联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重点行业、重点县区、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对乱堆乱倒、非法填埋等环境违法行为要严查快处、重拳出击,将“线上巡查”和“线下检查”有机结合,严格固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利用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提升全市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综上,我市正多举措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助力榆林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