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8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2-10-24 17:02 来源:土壤生态环境科
【字体: 打印

类  别:B

签发人:高光耀

榆政环函〔2022〕312号

榆林市政协提案委:

首先感谢对于全市绿色发展的关注,你委关于《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的提案》(第084号)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

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双碳”目标的确立以及现阶段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市立足“双碳”工作,以“天蓝、水清、土净”为抓手,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绿色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2021年度,榆林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13天,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连续两年成为全面达标城市,16个国考断面整体水质改善33.8%,改善幅度全国第二,创历史最好水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2个100%。成功纳入国家“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积极参与全国、全省碳排放环评试点。与黄河监管局战略合作,设立工作站,联合攻关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等突出制约。

(二)超前研究“双碳”,倒逼全面绿色转型。

确立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新思路,2021年度,完成了榆林市2019-2020年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组织辖区104家企业完成了2021年度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及2022年度排放监测计划工作。并按照“十四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的目标,编制完成《榆林市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无人、氢能、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搭建起现代产业体系多极支撑的四梁八柱。通过边规划边试点,在全市已实施3个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探索企业减碳路径。同时借鉴北京冬奥会和我省举办的“十四运”成功实现碳中和的经验,组织开展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碳中和行动。

(三)拓展固废综合利用,强化垃圾分类处置。

2021年度,我局结合产业链工作要求及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围绕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全力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牵头制定《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编制了《榆林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确定“十四五”目标、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同时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纳入全市“链长制”产业布局,目标2025年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以城市建筑渣土处置为发力点,推动垃圾分类处置,依托现有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场6个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33个,城市建筑垃圾全部运往青云镇宣沟建筑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工程渣土回填,综合利用率约38%。同时在我市没有强制垃圾分类前,提前谋划出台《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榆林市有害垃圾收运处置方案》等10余项制度、方案和规范性文件。并在我市建成4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2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

(四)突出宣传引导,严格环境执法。

2021年度,刊发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报道信息1345条,其中国家级133条、省级430条、市级782条。并将我局“两微一网”(即微信、微博、网站)打造成了榆林生态环境的“信息窗口”,及时发布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环保科普知识等信息。全年网站主动公开各类信息2361条/篇,微信、微博发布信息3700多条。向公众开放2次,组织60余人进行了现场参观。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转办回复舆情56件,办结百姓问政102件,办理咨询投诉57件。通过合理的舆论引导、信息公开和解决人民切身问题,有效倡导人民群众了解、学习和参与到绿色发展的大浪潮。

严格执法工作,全市累计立案查处921起,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2起,移送公安16起,配合法检两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起、追究刑事责任189人。全年罚款1.17亿,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十。通过强化执法,督促各类企业向绿色发展、全产业链综合利用转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污染防治攻坚,牢守生态环境底线

2022年度优良天数榆林中心城区要达到306天,13个县市区平均要达到306.8天;PM2.5平均浓度榆林中心城区要保持在33微克以下,13个县市区平均要保持在32.7微克以下。16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5%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6.3%以下,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年不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安全有效维护。

(二)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把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作为新时期开展生态环境舆论传播和引导的重要窗口和工具,增强发布信息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可读性、网络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开展生态环保业务政策解读、亮点工作展示等宣传。多方位多渠道树立环保铁军先进和典型案例,曝光反面案例,推动推动企业从“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转变。引导社会公众、企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加绿色发展。

(三)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推进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不断开展技术积累和攻关。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突破气化渣、脱碳分质综合利用、金属镁渣改性建材、煤矸石井下充填等重大技术瓶颈。二是加快产业孵化。推动“大宗固废产业链”第一批13个示范项目建设,联合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直部门推动全市大宗工业固废产业链布局,配套规划建设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中区,推进绿色建材市场规模化和市场化,确保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8月26日

(联系人:王晖,电话:0912-3590426)